海上公園的橋 海上公園的橋 有這么一句話,架在空中上能行車走人,下能過水行船的路就是橋,不錯,橋與路的區別也就是一個在陸地,一個在空中。我國的詩人常把拱橋比作虹,喜愛虹的我,自然就喜歡上了拱橋,我很小時就轉到了威海,威海的橋我是再熟悉不過了。威海的橋,形勢不依,大多都是石拱橋,而海上公園的橋形勢優美,造型古樸,更加吸引了我。 海上公園位于威海皇冠小區東側的海濱地帶,來到海上公園,一抬頭便可看到一座橫跨在海平面上被譽為“二龍戲珠”的大橋,聽別人說,這所橋之所以被譽為“二龍戲珠”是因為橋身極像由左右各自對稱的兩條巨龍,在玩弄中間的一顆珠子。它共有9個相互對稱的橋墩由小至大向中心排列,它形式也很優美,圍欄的石板上都有兩個互相對稱的海豚在嬉鬧。 這么一座大約三四十米的大橋橫臥在海平面上,一來打亂了一望無際、海天一色的單調枯燥感,二來氣勢雄偉,與周圍的景色形成和諧美,成為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再說一下這里最具有特色的“閃電橋”,它橫臥在碧波之上,與“二龍戲珠”橋不同的是它給人的感覺是一份清新和寧靜。所謂閃電橋,是因為它的橋身共折8下,從視覺角度看,酷似閃電,圍欄上的海鷗圖案和酷似魚鱗的石板磚使“閃電橋”更具特色,而水中的成群的海蟄和鯉魚給“閃電橋”增添了一份新的活力。 于閃電橋相比,吊橋可就大不一樣了,它孤零零的在兩個石柱之間,人走上去搖搖晃晃,“險”字賦予了吊橋獨特的生命力。 大橋如此的氣勢磅礴,小橋自然也獨具特色。 公園里有著三架小巧玲瓏的“白玉石橋”。 橋身都雕刻著龍的圖案,細致精巧,生動形象,龍象征著中華民族,更加體現出了橋的精美與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是分不開的。 上述的介紹只是我個人的見解,百聞不如一見,你肯定會枉君不負此行,收益匪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