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文章是轉的,講的是Linux下怎么用U盤。不像Windows那樣插上就能用,Linux這邊得手動操作。
一般來說,U盤會被識別成sda1,可以用fdisk -l查一下。在用之前,得先建個掛載點,通常都是在/mnt下面新建一個文件夾,比如我們建個叫usb的文件夾:
mkdir /mnt/usb
接著插上U盤,在終端輸入這個命令:
mount /dev/sda1 /mnt/usb
用完之后不能直接拔,和Windows一樣要安全移除,Linux里是用umount來卸載,不然容易丟數據:
umount /dev/sda1 /mnt/usb
或者
umount /dev/sda1
還有一種方法是Red Hat下的通用操作,主要是確保USB驅動已經加載。
第一步:先別插U盤,輸入:
/sbin/lsmod
看看有沒有usb-storage。沒有的話就進這個目錄:
cd /lib/modules/2.4.20-8/kernel/drivers/usb
然后執行:
for v in *.o storage/*.o ; do /sbin/insmod $v ; done
再輸入/sbin/lsmod,應該能看到usbcore、usb-ohci(或usb-uhci)、usb-storage、scsi_mod這些模塊了。其中usb-storage的狀態一開始是(unused)。
這時候插上U盤,不停執行/sbin/lsmod,你會發現usb-storage狀態變成Initializing,大概持續半分鐘,類似Windows右下角彈那個正在識別設備的提示。
等初始化完了,再用fdisk -l看,應該能看到/dev/sda1設備。這個時候就可以mount掛載了:
mount /dev/sda1 /mnt/udisk
如果U盤是FAT格式的,想顯示中文,可以這樣掛載:
mount -t vfat /dev/sda1 /mnt/udisk -o iocharset=gb2312
一般來說,U盤會被識別成sda1,可以用fdisk -l查一下。在用之前,得先建個掛載點,通常都是在/mnt下面新建一個文件夾,比如我們建個叫usb的文件夾:
mkdir /mnt/usb
接著插上U盤,在終端輸入這個命令:
mount /dev/sda1 /mnt/usb
用完之后不能直接拔,和Windows一樣要安全移除,Linux里是用umount來卸載,不然容易丟數據:
umount /dev/sda1 /mnt/usb
或者
umount /dev/sda1
還有一種方法是Red Hat下的通用操作,主要是確保USB驅動已經加載。
第一步:先別插U盤,輸入:
/sbin/lsmod
看看有沒有usb-storage。沒有的話就進這個目錄:
cd /lib/modules/2.4.20-8/kernel/drivers/usb
然后執行:
for v in *.o storage/*.o ; do /sbin/insmod $v ; done
再輸入/sbin/lsmod,應該能看到usbcore、usb-ohci(或usb-uhci)、usb-storage、scsi_mod這些模塊了。其中usb-storage的狀態一開始是(unused)。
這時候插上U盤,不停執行/sbin/lsmod,你會發現usb-storage狀態變成Initializing,大概持續半分鐘,類似Windows右下角彈那個正在識別設備的提示。
等初始化完了,再用fdisk -l看,應該能看到/dev/sda1設備。這個時候就可以mount掛載了:
mount /dev/sda1 /mnt/udisk
如果U盤是FAT格式的,想顯示中文,可以這樣掛載:
mount -t vfat /dev/sda1 /mnt/udisk -o iocharset=gb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