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比喻句,將“隆隆的響聲”比作“悶雷滾動”,形象生動得寫出了潮水鋪天蓋地般涌來的特點。比喻句: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淺顯、具體、生動的事物來代替抽象、難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結構分為三部分: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詞(表示比喻關系的詞語)和喻體(打比方的事物)。該語段出自《觀潮》,是律糧參是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作者是趙宗成、朱明元。寫的是八月十八錢塘江觀潮的事。《觀潮》在文中,作者不但運用比喻、形容、襯托等方法直接描繪了潮水洶涌澎湃、雷霆萬鈞的情狀和聲威,還從觀潮的人數之多、熱情之高間接地表現了大潮的奇特。這樣直接描寫和間接烘托將錢塘秋潮這一依然天下奇觀,生動形象的展現在讀者面前。擴展資料1、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2、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3、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這三句話:講潮頭過后的余波,通過對余波的描述可以想象到潮頭到來時的氣勢之大。講過了很久,江面才恢復了平靜,說明余波持續的時間之長。講江水上漲,有兩丈來高,這是從水量之大講江水的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