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在手持拍照時,會有不經意的輕微的晃動或抖動,如果在按下快門的瞬間正好發生了這種抖動,就會造成影像模糊。尤其是攝影新手,這種抖動更嚴重一些。在拍攝時如果相機快門速度較高-曝光時間短,這種抖動的影響就小。而且這種抖動的影響是隨著鏡頭焦距的增大而增大的,通常認為,鏡頭焦距的倒數,可作為安全快門的標準。就是說,只要快門速度夠高,手抖對拍攝的影響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不必開防抖。
由上可見,當快門速度較高時(如1/300秒以上時),即使用300mm超長焦鏡頭,手持拍攝時的抖動影響都很小了。如果用的是焦距較短的鏡頭如18-55的套頭,即使使用長焦端,1/60秒的快門速度就是安全速度了。
還有,雖然防抖是能在抖動時拍出較清晰的片,但是防抖畢竟是一種補償措施,對鏡頭的解像力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尤其是在快門速度較高時,開防抖拍的出片子,非常明顯的不如不開防抖拍出的片子。
為降低防抖對解像力的影響,我認為只要是快門速度在安全速度以上,就不要不開防抖。如果快門速度低于安全速度,那就盡量不用手持(上腳架或者將相機放在一個比較臺面上并用手壓緊)進行拍攝。
除非在快門速度低于安全速度,并且當時的情況只能手持拍攝時,才開防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