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 成都航天中學 許詠秋 【學習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領會樸實的語句中所蘊含著的豐富情感。 2.品味關鍵詞句,體會動作、語言、神情、心理描寫的作用。 3.體會磨難對于人生的意義,培養在磨難中成長的堅強品質。 【學習重點】 1、2 【學習方法】 誦讀法、精讀法、品析法 【課時建議】 2課時 【學習過程】 課前預習 1.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識記課后“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 2.查閱資料,了解作者生平簡歷及主要事跡。 3.讀課文2~3遍,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課堂學習 一、預習反饋 4.檢查、矯正課前預習第1題。 5.根據所查資料,口頭介紹史鐵生的生平簡歷及主要事跡。 明確:史鐵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縣,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畢業于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因雙腿癱瘓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來又患腎病并發展到尿毒癥,需要靠透析維持生命。自稱是“職業是生病,業余在寫作”。史鐵生創作的散文《我與地壇》鼓勵了無數的人。2002年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杰出成就獎。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殘疾人協會評議委員會委員。2010年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因突發腦溢血逝世。根據其生前遺愿,他的脊椎、大腦將捐給醫學研究;他的肝臟將捐給需要的患者。 史鐵生多年來與疾病頑強抗爭,在病榻上創作出了大量優秀的、廣為人知的文學作品。他的作品多次獲得國內外重要文學獎項,多部作品被譯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為人低調,嚴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連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征謂所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他的《病隙碎筆》作為二OO二年度中國文學最為重要的收獲,一如既往地思考著生與死、殘缺與愛情、苦難與信仰、寫藥承助作與藝術等重大問題,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場、如何活出意義來這些普遍性的精神難題。當多數作家在消費主義時代里放棄面對人的基本狀況時,史鐵生卻居住在自己的內心,仍舊苦苦追索人之為人的價值和光輝,仍舊堅定地向存在的荒涼地帶進發,堅定地與未明事物作斗爭,這種勇氣和執著,深深地喚起了我們對自身所處境遇的警醒和關懷。(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02年度杰出成就獎得主史鐵生授獎詞) 初一全科目課件教案習題匯總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 根據2013年秋季新教材編寫 二、朗讀課文,把握內容 6.課文標題是“秋天的懷念”,請問文中懷念的是誰?文中有幾次寫到秋天?為什么是秋天的懷念? 明確:文中懷念的是“母親”。兩次寫到秋天。之所以是“秋天的懷念”,一是因為母親是秋天病逝的,秋天是故事發生的背景和引子,文中寫景、敘事、記人,都與秋天有關;二是因為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寫照,具有象征性;三是因為秋天是“我”走出低谷、樂觀生活的象征。課文以此為題,是為了更好地抒情對母親的懷念之情。 7.課文三次寫到看菊花。請勾畫出相關句子,完成下面表格。 第一次 聽說北海的花都開了,我推你去走走 不,我不去 第二次 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你去看看吧。 什么時候? 第三次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8.從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對生活的態度前后有什么變化?請結合相關語句說明。 明確:“我活著有什么勁”(絕望)→“要好好兒活”(再生)。 9.是誰促使作者對生活的態度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并影響了作者的人生觀? 明確:是母親促使作者對生活的態度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并影響了作者的人生觀。 三、再讀課文,體會母愛 10.判斷下列句子采用了哪種人物描寫方法(如動作、語言、神情、心理等),并結合相關詞語說說它們對表現偉大的母愛的作用。 (1)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 明確:動作描寫。“悄悄”出去是為了讓“我”盡情發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復平靜和理智,也突出了母親的謹慎小心,說明母親怕讓兒子痛苦,讓兒子傷心;“偷偷”表現了母親不放心“我”,關注著“我”,表現了母親的慈愛和細心。 (2)母親撲過去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明確:動作、語言描寫。“撲”、“抓”兩個動作,說明母親非常在意“我”的內心感受,害怕兒子禁不住打擊,失去生活的勇氣;“忍”寫出了母親盡管十分悲痛,卻抑制悲傷鼓勵、安慰兒子的痛苦心情。母親說“好好兒活”,帶著幾分無奈,幾分頑強,母親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許不長了,卻仍在不屈地與病魔搞爭,不希望看到身懷病痛的兒子失去與病魔抗爭的信心,推動生活下去的勇氣。 (3)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明確:神情描寫。“憔悴”暗示出母親在病魔的折磨下身體已經十分不好;“央求”反映出母親既盼望兒子早日擺脫陰影,又怕自己支撐不到那一天的復雜心理。(4)語言描寫。表現了母親心中十分地快樂,表現了母親對“我”的愛之深。 (4)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 明確:語言描寫。表現了母親心中十分地快樂,表現了母親對“我”的愛之深。 (5)她忽然不說了。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
是這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