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建一個assembly文件(ab123_com)
1、載入ab123.prt component→assemble→選取ab123.prt
2、建立ab123_bass.prt文件 component→creat→在component creat對話框中,type欄選part, sub-type欄選solid,輸入文件名ab123_bass。在彈出的creation options對話框中選中 creat first feature選項→ok →surface→copy→done→solid surface 選畫面上的零件→done→ok 整個零件轉為surface。
3、將ab123_bass.prt文件轉為實體,并建立基準面、基準坐標系。 (將零件先轉為surface再轉為part,是為了以后在原始零件所做的修改都 能反映到molding中。) 關閉當前窗口,從內存中打開ab123_bass.prt文件。 feature→creat→solid→protrusion→use quilt→solid→done 選窗口中的ab123_bass零件,將其轉為實體; 建立基準面,視工件形狀而定,方便分模時排位; 建立基準坐標系(3 planes),確定x、y、z軸方向,方便分模時排位; 存盤退出。
二、建立mold文件(ab123_m20)
1、建立基準面(基準坐標系統) feature→mold assem→datum→plane→offset x、y、z方向均輸0,自動生成基準坐標系。
2、載入ab123_bass文件 mold mode→refpart layout→creat 出現layout 對話框 a、 點選refrence model 選項下方按鈕,從open對話框中選取ab123_bass.prt;出現create reference model對話框,輸入文件名ab123_ref。 b、 點選reference model origin選項下方cso選取按鈕,出現子窗口,選取子窗口中零件的坐標系; c、 點選refpart layout origin選項下方default選取按鈕,選取當前窗口中的坐標系。 d、 在layout選項下選variable選項。 e、 在variable窗口中對零件進行排位。
3、建立workpiece: mold model→creat→workpiece→輸入文件名(ab123_wrk)→建立方框(workpiece) 模具設計與制造
4、設置收縮率shrinkage shrinkage→選workpiece中的任一參考零件→by scaling→done →選坐標系→分別輸入x、y、z 方向收縮率(0.005) →done scale regenerate→automatic
5、建立分模面(parting surface) parting surface→creat→輸入分模面名稱(如surf_1)→add 根據零件形狀建立分模面。 (因為各種產品的形狀不盡相同,所以建立分模面這一步完全是靠自己對模具結構的理解來做分模面,而對模具的認識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只有書本上的知識是不行的,一定要有實際的模具工作經念。扯這么遠只是想說明要分出來的模可以投入生產,需要自己對模具的理解,不是參照人家的教材就可以分出來的,那只是人家的一種方法。因為換一種產品,可能用的方法又不一樣。)
6、建立鑲件、行位、頂針 使用mold volum---create,輸入要建立的鑲件的名稱,如insert1。 ---sketch,繪出你要建立特征的形狀,在此過程中使用use edge功能非常管用,尾端臺階使用add命令隨便加個圓或方的形狀以作定位用。
7、后面的步驟如生成前后模、澆注件(mold comp,molding),開模(mold opening)就不用多做描述。另外以我個人的經驗,流道和運水之類東西一 般不在pro/e中做,而是在cad中畫模圖時再畫出來,這樣比較方便。
8、說點關于模具的話題,軟件說到底只能是一種工具,如果不是真正懂模具的話,分出來的模也是問題多多。其實如果要做一個合格的模具設計人員,首先要懂加工和模具結構;還要懂注塑方面的知識,這一點很重要,如果在設計能夠考慮到注塑上可能出現的問題,就不用在以后啤貨時出現問題再改來改去。還有就是要考慮到產品結構和裝配問題。如果能在模具設計時考慮到以上問題,那設計出來的模具差不多就比較完美了。我知道要同時考慮那么多問題有點為難,只是建議搞模設的人多跟其他部門的人溝通,不要閉門造模。另外建議不搞模具設計的人不要在pro/e分模這個模塊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