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老是把分辨率和清晰度混為一談,碼率也一樣。只有在母源一樣的前提下,才能拿來比較。舉個例子,就算是DVD我都能拉成4K,碼率也能給你飆到頂,但那不代表它真的清晰,明白吧?
還有別一看到4K視頻就以為和UHD藍光(UHD BD)是一回事。要是真拿UHD BD跟1080P的藍光(FHD BD)比,那當然UHD肯定完勝,根本不用動腦。
說到底,不管什么片子、什么分辨率,最關鍵的還是看母源!比如經常出現的情況:某國出的藍光雖然碼率低,但畫質反而比另一個高碼率的國家好,這種情況太多了。所以說,一切都要看源頭。如果母源一樣,同時出UHD和BD版本,那UHD絕對比BD強,強很多!
不過最后這點也很重要——不是所有影片都越清晰越好。有時候太高清反而適得其反,比如特效看起來假、膠水臉明顯、毛孔放大、演員臉上粉底厚到能刮下來……這些都會影響觀感。
我不知道什么叫有價值的回答,那就再通俗點講一下吧。
大家理解的畫質其實就是看著舒服或者看著清楚,但其實畫質真正的定義是:畫面信息還原原始畫面的程度有多少,比如還原了80%、90%,這才是技術上的畫質。
每種分辨率都有一個碼率飽和點。也就是說,在某個碼率之下,你再加碼率也沒太大提升;而畫面內容復雜程度不同,需要的碼率也不一樣。
就拿樓主的問題來說個例子:假設有一個2K的原始素材,要壓制兩個版本,一個是1080P,一個是4K。這個原始素材碼率可能很高,但我們不管它,只看壓制后的結果。
假如我們用X264編碼器,壓制1080P版本大概30M碼率就能達到信息量飽和了。那么這時候如果你給1080P 30M碼率,4K也只給30M碼率,那4K肯定沒1080P看著舒服。
再換一種情況:1080P給15M碼率,4K給30M碼率,那你放在1080P屏幕上基本看不出啥區別。實際無數次壓制對比下來,想保留更多細節又不讓人眼輕易察覺到損失的話,4K大概需要差不多兩倍于1080P的碼率才對等。
要真正對比這兩個版本的畫質,還得用更高分辨率的顯示器來看,比如用4K屏看1080P和4K的區別。如果有8K屏更好,可惜現在大多數人沒有。所以你可以負責任地說:在特定條件下,30M的1080P哪怕被拉伸到4K播放,效果也會比30M的4K更好。因為4K要表現出優勢,至少得有雙倍碼率才行。
還有別一看到4K視頻就以為和UHD藍光(UHD BD)是一回事。要是真拿UHD BD跟1080P的藍光(FHD BD)比,那當然UHD肯定完勝,根本不用動腦。
說到底,不管什么片子、什么分辨率,最關鍵的還是看母源!比如經常出現的情況:某國出的藍光雖然碼率低,但畫質反而比另一個高碼率的國家好,這種情況太多了。所以說,一切都要看源頭。如果母源一樣,同時出UHD和BD版本,那UHD絕對比BD強,強很多!
不過最后這點也很重要——不是所有影片都越清晰越好。有時候太高清反而適得其反,比如特效看起來假、膠水臉明顯、毛孔放大、演員臉上粉底厚到能刮下來……這些都會影響觀感。
我不知道什么叫有價值的回答,那就再通俗點講一下吧。
大家理解的畫質其實就是看著舒服或者看著清楚,但其實畫質真正的定義是:畫面信息還原原始畫面的程度有多少,比如還原了80%、90%,這才是技術上的畫質。
每種分辨率都有一個碼率飽和點。也就是說,在某個碼率之下,你再加碼率也沒太大提升;而畫面內容復雜程度不同,需要的碼率也不一樣。
就拿樓主的問題來說個例子:假設有一個2K的原始素材,要壓制兩個版本,一個是1080P,一個是4K。這個原始素材碼率可能很高,但我們不管它,只看壓制后的結果。
假如我們用X264編碼器,壓制1080P版本大概30M碼率就能達到信息量飽和了。那么這時候如果你給1080P 30M碼率,4K也只給30M碼率,那4K肯定沒1080P看著舒服。
再換一種情況:1080P給15M碼率,4K給30M碼率,那你放在1080P屏幕上基本看不出啥區別。實際無數次壓制對比下來,想保留更多細節又不讓人眼輕易察覺到損失的話,4K大概需要差不多兩倍于1080P的碼率才對等。
要真正對比這兩個版本的畫質,還得用更高分辨率的顯示器來看,比如用4K屏看1080P和4K的區別。如果有8K屏更好,可惜現在大多數人沒有。所以你可以負責任地說:在特定條件下,30M的1080P哪怕被拉伸到4K播放,效果也會比30M的4K更好。因為4K要表現出優勢,至少得有雙倍碼率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