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的, 這種第一人稱游戲造成的頭暈 ( 虛擬幻境的頭暈 ),
英文叫做 Video Game Simulator Sickness
或是叫做 Sickness in virtual enviroment,
跟一般暈車造成的 Motion Sickness 類似,
我們的感覺器官, 不斷的接收外界環境變化的訊息, 送到大腦協調.
當 visual ( 眼睛的視覺 ) 與
vestibular ( 內耳前庭平衡, 感受頭的姿勢與身體的移動 )
因為環境的某些原因改變產生錯覺 ( 與平時的感覺不同 ) 而無法協調時,
就會發生暈眩. 癥狀有頭暈, 冒汗, 臉色蒼白, 甚至嘔吐…
容易暈眩的原因 :
1. Duration 玩游戲的時間
玩得越久越容易暈
一次最好不要連續玩超過一個鐘頭.
記得有一次玩 Duke 3D 從晚上玩到凌晨天亮從頭到尾破關,
從椅子站起來走路時, 地面竟然會搖晃, 差點跌倒…
2. Eye Strain 眼睛疲勞
用傳統 CRT 螢幕 8 小時會暈, 改用頭戴式 HMDs LCD 只要 10 分鐘就會暈.
因為游戲中雙眼要不斷的追蹤移動的物體,
這需要眼球的肌肉不斷的協調, 對焦, 成像…
假如使用 HMD 或劣質的螢幕, 物體的影像比較模糊,
眼球追蹤起來就會比較吃力, 容易造成眼睛疲勞.
所以為了寶貴的眼睛, 買螢幕的錢還是不能太省啊 !
3. Display Flicker 螢幕閃動
電腦螢幕產生的影像, 實際上是許多 frame 不斷閃動造成的,
所謂的 frame per second ( FPS ), 或是 Refresh Rate,
就是指一秒鐘螢幕閃過了多少影像,
通常人的眼睛會忽略這些閃動的間隔(Display Flicker)而形成連續的動畫影像,
但是假如 Refresh rate 太低, Display Flicker 就會變的明顯,
眼睛就容易疲勞 ( 原因 2 ) 也就容易造成暈眩.
尤其在 field of view ( 視野 ) 較大或是 luminace ( 亮度 ) 較高的時候,
更需要較高的 Refresh Rate
(原因是接受 高亮度影像/周邊視野的"周邊網膜區",比接受 低亮度/中心視野的
"中心網膜區 fovea" 對 Display Flicker 比較敏感, 較容易疲勞 )
所以大螢幕因為視野較大, 比較容易暈的道理在此.
如果又加上螢幕亮度或是 gamma 值調的比較高的話, 更容易暈.
解決的方法是將顯示卡的 Refresh Rate 調高一點,
就可以降低 Display Flicker, 減少暈眩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