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里的K是幼兒園的意思,12就是從小學到高中這12年,合起來 basically 就是指基礎教育。
2017年有份報告說,全國K12學生加起來差不多2.2億,整個教育培訓市場有8700億那么大。再加上全面二孩政策放開,未來學齡人口更多,對K12來說是個利好消息。
但現在的在線教育平臺真的是參差不齊,很多都沒啥好內容,孩子在上面學了半天也看不到明顯進步,這是個大問題。說到底,沒有優質內容+技術支撐,在線教育就很難真正幫助學生成長。
這幾年K12在線教育出了不少新玩法、新產品,但大多都是包裝大于實質,各種花里胡哨的功能一大堆,真正能解決學習問題、查漏補缺的有效產品卻不多見。
歸根結底,教育培訓的本質還是得把服務和效果做出來,滿足提分、口語、考學這些實際需求。現在家長越來越愿意花錢,而且低齡化、個性化趨勢很明顯。但教育是個特別保守的行業,家長不是舍不得花錢,而是怕走錯路,試錯成本太高了。
所以,這個行業必須穩扎穩打,不能急功近利。靠燒錢砸營銷基本活不長久,最后肯定是錢燒完了就涼了。
想做成在線教育,核心還是三條:一是提升效率和能力的同時控制成本;二是打磨出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三是打造靠譜的品牌。互聯網確實容易快速打響品牌,但能不能長期維持,還得看前面兩點有沒有做好。
2017年有份報告說,全國K12學生加起來差不多2.2億,整個教育培訓市場有8700億那么大。再加上全面二孩政策放開,未來學齡人口更多,對K12來說是個利好消息。
但現在的在線教育平臺真的是參差不齊,很多都沒啥好內容,孩子在上面學了半天也看不到明顯進步,這是個大問題。說到底,沒有優質內容+技術支撐,在線教育就很難真正幫助學生成長。
這幾年K12在線教育出了不少新玩法、新產品,但大多都是包裝大于實質,各種花里胡哨的功能一大堆,真正能解決學習問題、查漏補缺的有效產品卻不多見。
歸根結底,教育培訓的本質還是得把服務和效果做出來,滿足提分、口語、考學這些實際需求。現在家長越來越愿意花錢,而且低齡化、個性化趨勢很明顯。但教育是個特別保守的行業,家長不是舍不得花錢,而是怕走錯路,試錯成本太高了。
所以,這個行業必須穩扎穩打,不能急功近利。靠燒錢砸營銷基本活不長久,最后肯定是錢燒完了就涼了。
想做成在線教育,核心還是三條:一是提升效率和能力的同時控制成本;二是打磨出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三是打造靠譜的品牌。互聯網確實容易快速打響品牌,但能不能長期維持,還得看前面兩點有沒有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