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在用PROE,但也想學UG。感覺平時設計普通產品時,PROE用得更多一些,比如現在的電器和筆記本電腦基本都是用PROE(有人叫它破衣)搞出來的。而UG好像更偏向汽車和模具分模領域,用得挺多的。
我覺得UG的界面有點復雜,需要調好多參數,但PROE在草圖繪制上還不錯。總體來說,這兩款軟件各有優缺點吧!
我最近在網上找了點資料,分享一下:UG更適合大型車企或者飛機廠做復雜的數模,而PROE則更適合中小企業快速搞定簡單點的模型。如果建模特別復雜的話,其實單靠參數也沒啥太大用處。我一般會先用PROE畫個簡單的線框或曲面,然后轉到UG里去做高級曲面、倒角之類的操作。因為產品經常改來改去,很多參數最后都會被刪掉。所以我覺得,這兩種軟件各有優勢,最好結合起來用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要是零件很大很復雜,通常就是用UG做個數模,再用CIMATRON粗加工,最后用UG精加工。
再說說我的感受:
我用了好幾年PROE了,最近才開始學UG。總覺得這兩個軟件在建模思路上挺像的,不過可能是因為對UG還不太熟,有些地方真的很不習慣。下面列幾個問題,請大佬們指點一下:
1. 關于混合建模
UG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混合建模,我的理解是可以在一個模型里包含沒有相關性的特征。比如說,在建模過程中,可以通過移動、旋轉坐標系來創建特征的基點,這些特征好像和之前建的特征沒啥位置關系,因為在導航樹(類似PROE里的模型樹)里看不到坐標系變換的記錄。
再比如創建BASIC CURVE(基礎曲線),在導航樹里也不會作為參數化特征顯示出來。如果我想把一條圓弧改成樣條曲線,就很麻煩,而且有時候改了之后對子特征也沒什么影響。但在PROE里就不一樣了,它特別強調全相關性,所有特征都有嚴格的父子關系,修改父特征一定會反映到子特征上。
我之前在上海問過EDS的技術工程師,他們說全相關性就像一把雙刃劍:對于老手設計師來說,修改起來確實方便;但對于新手,稍微改錯一點就容易出問題,導致模型生成失敗。這種情況下,混合建模就顯得更有優勢了。
我覺得UG的界面有點復雜,需要調好多參數,但PROE在草圖繪制上還不錯。總體來說,這兩款軟件各有優缺點吧!
我最近在網上找了點資料,分享一下:UG更適合大型車企或者飛機廠做復雜的數模,而PROE則更適合中小企業快速搞定簡單點的模型。如果建模特別復雜的話,其實單靠參數也沒啥太大用處。我一般會先用PROE畫個簡單的線框或曲面,然后轉到UG里去做高級曲面、倒角之類的操作。因為產品經常改來改去,很多參數最后都會被刪掉。所以我覺得,這兩種軟件各有優勢,最好結合起來用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要是零件很大很復雜,通常就是用UG做個數模,再用CIMATRON粗加工,最后用UG精加工。
再說說我的感受:
我用了好幾年PROE了,最近才開始學UG。總覺得這兩個軟件在建模思路上挺像的,不過可能是因為對UG還不太熟,有些地方真的很不習慣。下面列幾個問題,請大佬們指點一下:
1. 關于混合建模
UG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混合建模,我的理解是可以在一個模型里包含沒有相關性的特征。比如說,在建模過程中,可以通過移動、旋轉坐標系來創建特征的基點,這些特征好像和之前建的特征沒啥位置關系,因為在導航樹(類似PROE里的模型樹)里看不到坐標系變換的記錄。
再比如創建BASIC CURVE(基礎曲線),在導航樹里也不會作為參數化特征顯示出來。如果我想把一條圓弧改成樣條曲線,就很麻煩,而且有時候改了之后對子特征也沒什么影響。但在PROE里就不一樣了,它特別強調全相關性,所有特征都有嚴格的父子關系,修改父特征一定會反映到子特征上。
我之前在上海問過EDS的技術工程師,他們說全相關性就像一把雙刃劍:對于老手設計師來說,修改起來確實方便;但對于新手,稍微改錯一點就容易出問題,導致模型生成失敗。這種情況下,混合建模就顯得更有優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