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間,淮安才子吳承恩任浙江長興縣丞,結識了當朝詩壇上有名的“后七子”中的人物徐中行。徐中行曾任河南汝寧知府,由于不會俯仰事世,被評為“下下”,回歸故里,兩人遂成莫逆之交。后吳承恩被彈劾下獄,徐中行多方奔走才救吳承恩出獄。經徐中行勸說并引薦,吳承恩遠行以避禍,來到了汝寧府(現河南省駐馬店市)的嵖岈山。金秋時節,吳承恩登上嵖岈山,但見危巒聳峙,群峰疊翠,空洞百竅,風噓則鳴,層林盡染,氣象萬千,他大發感慨:“真乃花果仙山也”。當吳承恩從南天門,入水簾洞,繞黑風洞、鉆桃花洞,迤邐至大圣院時,一下子驚呆了,這惟妙惟肖、天造地設的巨大石猴形象,一下子撞開了他醞釀創作《西游記》的藝術閘門。之后,吳承恩就在堅嵖岈山的石洞中住了下來,廣泛搜集石猴、豬八戒、白龍馬及妖魔鬼怪的傳說,潛心創作《西游記》。所以后人說:“嵖岈山就是花果山,石猴子就是孫悟空的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