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聯會評論:乘聯會稱特斯拉漲價是很好的信號,有利于改善消費觀望心態。
乘用車行業已經脫離了原來的高利潤行業,3月汽車產銷雖然恢復,但3月汽車銷量利潤率也僅有4.7%,部分車企“吐血賣車”壓力太大。尤其是國六B標準即將實施,對車企生產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減產降庫存的結果帶來的是盈利較大損失。所以此次特斯拉漲價是很好的信號,體現車企對經營質量的關注,有利于改善消費觀望心態;讓消費者走出過度期望降價的預期,恢復正常的購車節奏。
作為汽車行業分析師近期相當迷茫,因為有很多看不懂的資訊。
首先,任何行業的無序價格戰都會帶來消費觀望心態,這點是沒有錯的;因為現在能降價、以后就還能降價,消費者在沒有剛需的階段里面對降價的商品總會有足夠的耐心,直到停止降價并持續足夠長的時間后才會去購買。所以乘聯會的觀點并不是錯,但是這僅僅是針對無序價格戰的評論,特斯拉沒有掀起無序價格戰;真正亂搞價格戰的是鄂系二汽,這不用隱晦,互聯網是有記憶的,3月似乎就在昨天。
通過財政補貼且只針對地方車企補助的方式是典型的破壞市場與行業競爭規律,高額的補貼才是造成消費觀望心態的根本原因;所以想要讓消費者不再觀望也很簡單,對這種錯誤的做法進行糾正即可。好在已經及時叫停,此時行業已經回到良性競爭階段,此時的車輛價格波動是正常的商業行為,降價也不應該指責。
其次,特斯拉的漲價真的是很好的信號嗎?
也許不然,企業調整商品的價格是基于品牌力、產品力和市場動態的動態調整,以企業的視角來分析特斯拉,其不會將行業與市場調控以及改善消費觀望心態為己任的;特斯拉的漲價由諸多的因素推動,比如銷量回升和新老款迭代?,F在的Model 3/Y/S/X都在換代的關鍵節點,可是之前的降價已經影響到了產品與品牌定位,削弱了品牌力;而新款的產品力又有所提升,所以現階段有必要緩慢上漲價格以為新款的“閃亮登場”打基礎,這并不值得大書特書,否則就像是廣告了。
汽車合理的調價只會激活市場活力,降價也有基礎,比如制造成本的下降;電動汽車制造成本最高的總成是動力電池包,電池包的核心是里面的電芯、也就是沒有完全封裝的動力電池;動力電池的核心材料是碳酸鋰,碳酸鋰的價格自最高點到目前已經下降了幾乎70%,此時的電動汽車有整體下調售價的客觀理由。那么這時候漲價反而是顯得不合規律,特斯拉逆勢漲價怕是只會讓消費觀望心態加劇。
誰說汽車行業必須是暴利行業?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思考,我們需要的是物美價廉的汽車;只要汽車的動力足夠強、續航足夠長、配置足夠多、設計夠精美,便宜些顯然更好。至于未來還有可能降價又如何,看似購買的汽車的價值有所縮減,可是未來購車的預算也可以降低,整體算下來的話,未來換車的代價還是相當的,所以只要價格能一直走低就好啊。
所以只有汽車行業不再是暴利行業才能讓人們更有購車的愿景,也許這才是普通人能理解的最樸素的道理吧。
國六B標準的即將實施不應該是一些車企的壓力,而應該是動力!因為汽車排放標準的升級需要的是發動機和排氣系統技術的同步升級,車企應當加速技術研發投入,這樣既能實現產品升級又能改善品牌形象。
反之,不具備技術提升能力的車企,留它何用?
絕大多數車企都已經實現了技術升級,有些車企甚至提前三年就實現了跳過國六A、一步跨越到國六B標準!所以這就是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能研發出符合標準的車輛才是真正搞研發的車企,也才能推動行業技術發展與進步;研發不出符合標準車輛的車企,其對于行業發展與進步只能起到拖后腿的作用。此時應當按照正常規律讓優質車企濤濤掉劣質車企,不應該通過補貼或拖慢整體節奏的方式來妥協這些車企,否則不就是劣幣驅逐良幣了嗎?這對真正搞研發的企業是不公平的。
所以沒有客觀理由,特斯拉的漲價沒有代表性,汽車便宜一些總沒有錯;與其在目前劃定的市場用戶范圍內思考如何通過換車來提振銷量,不如嘗試擴大市場范圍、讓更多預算沒有那么高的人來買車。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天和MCN發布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天和汽車科學島,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