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
拉丁文學名:Musa basjoo
英文名稱:Japanese Banana
〔別名」綠天,扇仙,甘蕉,天苴,板蕉
〔科屬及形態(tài)〕芭蕉科,芭蕉屬。常綠大型多年生草木。莖高達3~4米,不分枝,叢生。葉大,長可達3米,寬約40厘米,呈長橢圓形,有粗大的主脈,兩側具有平行脈,葉表面淺綠色,葉背粉白色。入夏,葉叢中抽出淡黃色的大型花。“扶疏似樹,質則非木,高舒垂蔭”,是前人對芭蕉的形、質、姿的形象描繪。
〔生長習性〕芭蕉原產(chǎn)東亞熱帶。性喜溫暖耐寒力弱,莖分生能力強,耐半蔭,適應性較強,生長較快。
〔繁殖及栽培〕
(l)繁殖:用分株繁殖。當秋末蕉葉凋萎,剪去枯葉,壅士護根。殘留莖桿用稻草從莖桿基部向上包扎。到次年4月上旬再將稻草解除,當根上長出許多幼株時,可行分株繁殖。移栽時于坑中施入有機肥為底肥。
(2)栽培:生長期間應隨時剪去黃葉,以燒徒耗養(yǎng)分策南送,并影響美觀。同一地點,栽植過久,易產(chǎn)生愛滿不復現(xiàn)象,應更換栽植地點。平時不用特別仔細管理。
〔用途〕芭蕉最適宜植于小型庭院的一角或窗前墻邊,假山之畔。不宜成行栽植,宜散點或幾株叢植,綠蔭如蓋,炎夏中令人頓生清涼之感。
芭蕉和香蕉同屬一科,外形相似,但是果實不能食用,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氣味 甘、大寒、無毒。
主治 1、一切腫毒。用芭蕉根搗爛涂患處。
2、流動性紅色風疹。治方同上。
3、風火牙痛及蟲牙痛。用芭蕉根取汁一碗,煎熱含漱。
4、消渴,骨節(jié)煩熱。用芭蕉根搗汁,隨時飲一、二合。
5、血淋澀痛。用芭蕉根、旱蓮草等分,水煎服滑常形奏夜玉。一天服兩次。
6、腫毒初發(fā)。用芭蕉葉燒存性,研末,和生姜汁涂搽。
7、心痹痛。用芭蕉花燒存性,研末。每服二錢,鹽湯送下。
芭蕉是大寒之物,吃了不會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