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千年不閏,四千年再閏;萬年不閏,五十萬年再閏
公歷紀年法中,能被4整除的大多是閏年,能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的年份不是閏年,能被3200整除的也不是閏年,如1900年是平年,2000年是閏年,3200年不是閏年。
所以2100年是平年。
平年是365天,二月為28天;閏年是366天,二月為29天.閏年的二月比平年的二月多一天.那么閏年多出的一天是從哪來的呢 這是教師應該了解的一個有趣的問題.我們知道一年是地球繞太陽旋轉(也稱公轉)一周所需的時間,而地球繞太陽旋轉一周實際的時間是365日5小時48分46秒.為了方便,我們把平年按365天計算,實際上就少算了5小時48分46秒,四年就相差了23小時15分4秒,也就是說4年就少算了近一天.所以每四年就規定了一個閏年,把這一天加在閏年的二月,以補上少算的時間,也稱為"四年一閏".根據上面的敘述,每四年出現一個閏年時,時間并不是整整24小時,所以四年一閏又多算了44分56秒.按這樣計算,每一百年就多算了18小時43分20秒,又將近一天.所以,到公元整百年時,這一年不算閏年,以抵消多算的時間,稱為"百年不閏".按上面百年不閏的計算,每一百年又多出了5小時16分40秒,這樣每四百年就多出了21小時6分40秒,差不多又是一天.所以,到公元年份是四百倍數時,這一年又是閏年,稱為"四百年又閏".這就是"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的道理.按推2000年是閏年,2100年就不是閏年.同樣道理,"四百年又閏"實際上又虧了2小時53分20秒,經過八個四百年(3200年),又要虧23小時6分40秒.因此,當公元年份是3200的倍數時,還要減去一閏(也就是說公元3200,6400年,都不是閏年).這樣,交叉地計算閏年,與公轉的實際時間,誤差就很微小了.